嗨嗨,今天是第12天,來分享一下前陣子,參與獸群大大工作坊的心得,隨然是測試場,但近日在工作上,當天所講授的資訊仍是相當受用,很開心有參與到~
呈現給使用者的理解方式
書目、內容索引、big picture
具有層級與脈絡、分類
如何取用資訊與上商業價值的傳達
專案開始的時候,要先建立的一個流程
使用者在初進入的時後要了解的核心
等等諸如此類的回答,對於資訊架構學這個概論來說,其實都是成立的,尤其在現在資訊架構隨著CUI、VUI的出現,所謂的架構也慢慢開始模糊了。
規範之前需要先了解資訊是從哪邊來的,以及他可能發生的情況,要考慮到資料彈性的狀態,像是空值或錯誤。在設計之前,要先知道他會有哪些使用上的限制跟可能,才能更好的去應對他的操作狀態。
當天操作時,是用A4紙,大家一起畫,然後討論。****
簡單地在白板上勾勒一個line的聊天視窗,並嘗試著回答裡頭的功能項目,盡可能的詳盡。
1. 頭像
2. 訊息內容
3. 發送時間
4. 已讀狀態
5. 發送者
6. 訊息的格式(文字、v圖片、v語音、v連結、v貼圖)
7. 已讀時間
8. 群組
9. 聊天室ID
當然,還有更多的是我們沒有討論到的,受限於時間,以及其他的測試單元,需要快速地進入下一PART,但我在這部分有稍微理解到,平常跟SA溝通時候,他希望我跟他釐清的一些項目,就是現在在練習的這些。
給予一個產品的內容單頁,並練習著將每個區塊的圈出,說明他的目的與資訊來源,還有資訊排列的方式。
當天現場有編輯、PM,所以也提到了,可以思考一下資訊的提供來源。
這邊也抓了一個內容單頁的圖,有找比較短一點的qwq我也還在練習,沒有答案可以對喔qwq
資訊架構服務於人與電腦之間,作為一個溝通的媒介,進行輸入與輸出
第二部才會進入到服務的對象,再來是成為系統,還有匯出給提供者,提供的模式會受到商業模式的影響,產生各種複雜的形式。
這邊也提到內容提供者的形式:
當天還有提到一個,等我確認到資訊我再補充上來~
關於前面資訊架構的拆解跟暖身,大概到這邊,透過這樣的練習,不管是在研究競品,還是自己的規劃介面的時候,開始會去思考跟紀錄,資料的來源與狀態,以及在不同的裝置之間,保有他的彈性。
在前期思考周全,可以有效地節省人力與開發成本,減少不必要的浪費。
下集待續喔~